越剧《红楼梦》圆梦京城

author
0 minutes, 0 seconds Read

1950年代,上海越剧团创作的越剧《红楼梦》一经诞生就轰动一时,被称为“《红楼梦》在中国舞台上演出的里程碑”。 “ 它在剧本、表演、导演、音乐、舞美等综合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无穷的魅力。 它一直是最经典的越剧作品之一。 2008年,越剧《红楼梦》迎来了50周年华诞。 5月19日至21日,汇聚上海越剧院五代人心血的“豪华版”越剧《红楼梦》将在北京天桥剧院上演。 届时,不仅越剧的“铁杆”歌迷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越剧经典,普通观众也能享受到“豪华版”越剧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越剧《红楼梦》,从而领略此剧之美。 欢,江山与城池,诗情画意,感人至深的戏曲经典。

“豪华版”越剧《红楼梦》在金井上演,是“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文化活动”是文化部发起的塑造北京“人文奥运”品牌的重大举措。 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进出京的演出团体140多个,在国家大剧院、天桥剧院、故宫大剧院、解放军歌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北京市等北京主要剧院演出。展厅剧场。 演出场馆有近600场演出。 演出规模大、水平高,为我国近年来之最。 为让社会各阶层都有机会感受“人文奥运”,此次奥运重大文化项目系列演出票价低于现行市场普遍水平,让北京观众有有机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剧目。 相信《红楼梦》进京将掀起“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又一高潮。

经过五代越剧人的努力,现在的越剧《红楼梦》有三个“最”:1、观众最多,票房最高。 50年来,上海越剧院的五代演员陆续演绎了这部剧目。 作为传世之作,经久不衰,走遍大江南北,深受亿万越剧爱好者的喜爱;

2.唱片销量最高。 该剧于1960年代走出国门,先后赴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演出。 还应邀参加了法国第15届巴黎秋季艺术节,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红楼梦》动听的弦乐都深深打动了国外观众的心。 许多刚接触越剧的外国观众都称赞演员、音乐、布景和服装之美。 1962年,该剧被拍成精彩纷呈的歌剧电影,获得无数观众的好评。 该剧发行唱片总数超过300万张,位居中国戏曲唱片发行榜首位,流传最广。 广泛的曲目。

3、1999年,在原剧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版《红楼梦》,被誉为“上海文化风貌的象征”。 它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了40场,是上海大剧院演出次数最多的一次。 戏剧剧目还拍摄成数字高清电视舞台艺术片,将于近期登陆全国院线。 2006年1月,该剧两位主演参加沪剧代表团赴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一段《红楼梦》,反响热烈。

此次来到北京的《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豪华版”,原因如下。

1、阵容豪华。

50年代越剧《红楼梦》由越剧名家王文娟、徐玉兰演绎,浪漫一如既往。 金京此次豪华版越剧《红楼梦》由许(玉兰)后裔、国家一级演员钱慧丽、王(文娟)付花旦,国家一级演员单阳平组成。 继承了徐、王的神韵。 两人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成为“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中国原创歌剧(外语)”的中国人。 钱慧丽的表演既热血又恰到好处。 她饰演的贾宝玉,从少年到成年的时空跨度很长,唱戏都非常吃力。 如果徐玉兰饰演的宝玉是真心的,可以收敛自如; 钱慧丽更加潇洒帅气,执着直率。 她注重在细微处流露出自己的特点,为观众熟悉的老角色注入“新意”。 她的声音,可以跨越14度的广阔音域,在高处如阵阵水流,奔涌万里之外,在低处又如涓涓细流般曲折流转。 当她唱到《宝玉哭灵》时,听得人热泪盈眶,情不自禁。 . 单阳平饰演的林黛玉浑然一体,散发着优雅不凡的魅力。 她深得王文娟真传,人物刻画细腻动人,表演自信自然洒脱,层层流露黛玉孤独高贵的内心世界。 在“花葬”环节,她挽着锄头荷花,步履曼妙,水袖微颤,眉目微蹙,无一不触动人心。 大段的《焚书稿》更是催人泪下,让人相信她就是曹雪芹笔下“清纯素净”的林姐。

2、舞台设计豪华。

此次在金井上演的越剧《红楼梦》“豪华版”,布景、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等,均按照世界一流剧院的演出水平量身打造。 上海越剧场集结了国内最优秀的编舞设计团队。 在尊重原著和越剧表演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其编舞更具视觉冲击力,更符合现代观众对舞台表演的审美期待。

幕初,仿荣国府的高大城门围墙笼罩全台。 随后,元妃探亲的奢华场面让人目不暇接。 此外,大观园的美景一一展现,姐姐们的角色争奇斗艳。 ,这些布景、道具、服装的布置与壮观的舞台调度融为一体,突出了贾樟柯“油如火,花开如花”的瞬间气势,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审美冲击,直至压轴,舞台是满满的华贵尽数消散,只剩下金陵十二美人在虚幻境界中一一闪现在贾宝玉面前,重新显出一副飘渺的神采。

3、剧本结构“豪华”。

在剧情方面,新版《红楼梦》本着挖掘作品深度的意图,进行了一些增删。 与原著相比,宝黛爱情悲剧的情节线还是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读西厢记》、《黛玉葬花》、《焚稿》、《哭灵》等名场面,至今仍以炽热的情感力量传递着宝玉的爱情。 黛玉对那个时代社会规范的反叛与抗争。 剧本开头,原妃黛玉随妃子进府探亲,末尾加一段幻境结语。 这种前后呼应的变化,好处是加强了贾氏兴衰的线索,扩大了剧本的内心思想和社会背景的容量。

在音乐方面,演出由民族音乐和交响乐两支大型乐队伴奏,围绕着歌声大大增强了配器与和声的交响成分,也产生了丰富美妙的听觉效果。 《红楼梦》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 文坛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长篇不绝的小说《红楼梦》。”这部小说流传至今,引来许多人研究、探索、注解、评论。现在,同样的现象也存在在戏曲界:上演不休的歌剧《红楼梦》。在几乎所有主要戏曲品种中,《红楼梦》是核心剧目之一。从京剧、川剧、粤剧到戏曲,黄梅戏……,但越剧《红楼梦》影响最大,观众最多。更贴合《红楼梦》的主题,“同心”与“两心相依”,犹如天造地设的一对才子佳人,结下不解之缘。几代艺术家早已将其打造成当之无愧的艺术经典,并时常被再创作和“强化”,总能给人惊喜。

漂亮的演员,漂亮的表演,漂亮的歌声,漂亮的舞台。 豪华版越剧《红楼梦》将“美”字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五月下旬,请走进影院,感受它带给你的意外震撼。

剧作家简介: 1959年上海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联合会会员徐进创作的越剧《红楼梦》文艺界首长,赴北京演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受到周恩来总理表扬。 受到赞赏,成为剧院的优秀杰作,先后被带到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泰国、港澳台等地演出。 韩国国立剧场将其译为“歌唱剧”并上演。 1986年9月,该剧还应邀参加法国巴黎艺术节。 1962年,徐进将该剧改编成电影,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电影公司联合制作。 1993年,该剧被收入王缉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选集》。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