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女,越剧表演艺术家。江苏启东人,生于上海。1941年入陶叶剧团学戏,不久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工小生,曾用艺名陆金娟,工小生,拜师裘凤山。出科后,在某次挂牌写名时,被写成陆锦娟,此后一直沿用此名。她刻苦自砺,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出科后曾在光明、合众、天明等越剧团(天明越艺社为陆创建,后离开创建飞鸣)演出,被聘请为客师,任头肩。
1953年,为首组建飞鸣越剧团,她任团长和主要演员。在苏州市新艺剧院公演了《牛郎织女》一折。此外,她还主演了《薛丁山与樊梨花》,表现极为精彩,该剧轰动一时。
1956年,她所在的飞鸣越剧团成为国营,但自负盈亏。这一年,还有她在该队伍中展现出的杰作《啼笑因缘》,她饰沈凤喜,以其优美的声音和精湛的技巧获得了巨大成功。此外,她还参与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龙虎寨》、《金玉鉴》、《一往情深》、《富贵之家》等。
1958年,一场全国整风运动开始,对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的春季,一些改造工作被推行至各个方面,而飞鸣越剧团也因此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在这期间,它们上演了一系列现代戏曲作品,如《来的女客》以及古装戏曲《智审泥神》,都受到观众欢迎。
1960年代初期,当代话题性强的现代戏曲如《卧薪尝胆》(陆锦娟饰勾践)、《墙头马上》(陆锦娟饰裴少俊),以及古装悲情故事如《灵堂成亲》(陆锦娟饰姜斌),均成为其代表性的作品,并且广受好评。此外,这段时间内,其表现在各种节日活动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国庆节期间,上映的一系列现代戏曲片,以及春节期间的现代舞台展览。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和个人健康问题,这位传奇人物最终不得不暂停其职业生涯。在1980年代初期,有关她的消息变得稀缺。但是,在1983年的舟山地区的一次特别回归之后,她再次走上了舞台,并重新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一次回归似乎标志着一个新的篇章,即使是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他依然坚持自己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热爱和追求卓绝技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