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年代,越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尺调腔]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演员。她们既不忘初心,又勇于探索,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吸收各方面的优点,不断丰富唱腔和表演艺术,逐渐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越剧流派。这些流派是演员艺术表现的总体,它们包括剧目选择、唱腔技巧、念白风格、舞蹈动作等多个方面,集中体现在塑造出的典型角色形象中。尤其是在唱腔方面,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通过曲调的创意组织展现出来,从旋律变化到板眼运用,再到起调落调拖腔,以及乐汇和惯用音等,都反映出了各自独特的声音。
在表演方法上,每位演员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无论是发声技巧还是音色控制,或是情感渲染,都能从中找到差异。有些细节虽然难以完全记录,但它们更能揭示每个流派间的微妙差别,使得越剧更加丰富多彩。一支强大的剧种往往拥有多样化的唱腔,而这正是促进剧种繁荣成熟与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以及傅全香创立的一系列其他流派,如徐玉兰所建立的人物形象、戚雅仙所倡导的情感表达,以及王氏陆氏毕氏张氏吕氏金氏等众多其他代表性人物,他们共同构成了越剧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