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越剧世界里,一个特殊的称呼——“娘”,承载着师徒间深厚的情谊和艺术传承的故事。这个词汇,在嵊县方言中读作“泥央”,意味着姑母或姨妈,给予了师傅一种亲切而尊敬的面貌。
在越剧戏班或剧团内部,这个称呼并不仅是出于礼貌,而是源自一段复杂而多层次的人际关系。艺人们通过拜师学习技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师徒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娘”不仅指代老师,也隐含了对老师的一种敬仰之情。
每当一个年轻艺人决定投身于这门古老艺术时,他或她都会经历一次正式拜师仪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签订一份名为“关书”的合约,这是一份法律文件,它详细规定了双方之间关于学艺、生活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有些严厉的师傅甚至要求他们像家里的丫头一样服侍自己,但这样的情况并非普遍存在。
经过拜师仪式后,新入行的青年艺术家就会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这个名字通常是在老师艺名基础上加上一些变化,比如增加一个小字或者筱字,如尹桂芳有她的高足筱桂芳、尹小芳。而对于那些已经成为知名人物的大師来说,他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也能获得与其平起平坐的地位,就像傅全香下的高足筱傅全香那样。
然而,与时间一起流逝,“娘”的称呼也逐渐消失了。这可能与建国后的社会变迁以及文化风俗变化有关。不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曾经用过“娘”称呼来表达爱戴和尊敬的人们,都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痕迹。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岁月时,我们不仅看到了越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被世代传承,而且还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如何在艺术道路上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