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章灿:越剧鼓点的守护者
在浙江嵊县的一个小村庄里,1921年12月出生的是一个将自己的生命与鼓声紧密相连的人——胡章灿。他的故事,与他那沉稳而又充满戏剧性的鼓点,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艺术传承和技艺创新的大篇幅。
胡章灿的生活,从一位道士学过的少年到上海越剧界的一名演奏员,再到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后来的上海越剧院)的司鼓,这一切都像是他命运中不可避免的一部戏曲。1946年底,他踏入了这个世界,那时正值战乱之中,但他没有放弃,因为这里有着自己渴望的声音、舞蹈和情感的表达。
1950年4月,他加入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在那里,他不仅是司鼓,更是音乐班副班主任兼音乐教师。他以自愿的心态成立了越劇鼓板研究小组,并编写出了《越劇鼓板研究資料》(第一集)。这些努力,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技艺,也为后来的一代人开辟了一条道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胡章灿见证并参与到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打击乐记谱方法,用代号替代汉文,减少书写麻烦,并推广给学生们。在他的教导下,一批批技艺高超的鼓师诞生,他们分别是袁全欣、马武康、洪小浩、屠文伟、詹敏和戴顺长等人。
1981年的7月,当胡章灿宣布退休时,他已经是一个被誉为“越劇鬼才”的人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故事就此结束。直到今天,每当有人提起他名字,就会想起那个在嵊县乡间的小村庄里,以一种特殊方式投身于艺术事业的人物,以及他留给后人的无尽启示。
对于那些追求艺术真谛的人来说,胡章灿是一位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只要心中的火焰不熄,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让声音永远回响下去。在这段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关于梦想与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精神所描绘出的美丽画卷。而每一次击打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地面,是对过去岁月最好的致敬,同时也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挑战。这,就是胡章灿,一位通过独特方式影响世人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