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剧小百花十姐妹简介陆锦娟陆金娟越剧生行演员物品场景

我,陆锦娟,一位越剧小生,出生于上海,但我的故事与江苏启东紧密相连。1941年,我踏入了陶叶剧团的门槛,开始了我的戏曲之路。但不幸的是,由于健康原因,我不得不离开了那里。1947年,我再次在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也就是一所戏曲学校)学习,并且用艺名“陆金娟”表演。在那里,我拜师裘凤山,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毕业后,在一次被挂牌时,因为名字写错,现在大家都叫我陆锦娟。我非常努力地练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多个越剧团如光明、合众、天明等工作过,被邀请为客座艺术家,不仅担任主要角色,还参与了《龙虎寨》、《金玉鉴》、《一往情深》、《富贵之家》等许多经典作品。我因其俊秀的外表、高雅的风度和优美的声音而逐渐走红。

1953年,我成为飞鸣越剧团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团长和主要演员。那年的8月13日,我们在苏州市新艺剧院举行首场公演,以《牛郎织女》作为开幕作。当时,我们的小队伍中还有其他知名成员,如花旦李蓉芳、老生沈爱莲、胡凤英,小丑何笑笑,大花脸吕胜奎,以及编导盛燮、李惠康、肖维璋、陈芎等,他们都是当时业界的人物。此外,我们还有一支精良的技术指导队伍由技导叶琴芳和孙江林领导。

1953年的8月26日,我们在苏州新艺剧院上演了一场《薛丁山与樊梨花》,我领衔主演。那一年秋天,当我们成为国营企业并自负盈亏后,我们继续进行改造,最著名的一部是根据姚水娟饰演本整理改编来的《啼笑因缘》,我饰樊家树,与李蓉芳饰沈凤喜共同上台。这部戏轰动了一时,让观众对我们的表演赞不绝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继续展现自己的才华,上 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从古装到现代,每一役都让我们尽力去体现不同角色的特点。1962年,再次上演这部经典作品,《啼笑因缘》,虽然故事没有改变,但我们对它做出了新的解读,使得它依然能够吸引着每一个来观看我们的观众。而到了1964年,那个春节期间,全市所有越剧团均选择现代题材,这也是那个时代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到了1979年,我回归舞台,为虹口越剧团贡献力量,而1980年代初期,即使面临种种挑战,但依然坚持下来,最终重返舞台,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事迹。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