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林妹妹般的音色在傅艺之友中轻盈起舞如同越剧歌曲天上掉下一般pure和美

董敏,作为“傅艺之友”的领衔人,带领队员们在北外滩一幢大厦活动室举行了2018年研习班的开幕仪式。自90年代中期团队成立以来,“先学时事后习艺”、“用越剧艺术服务市民”成为他们的传统模式和主旋律。记得傅全香的一席话,董敏从小便对越剧情有独钟,并于13岁登台演出,被老师推荐到上海戏剧学院,但因父母不同意,她只能在中专毕业后进入厂工作,再转入百货公司做供销。改革开放后,她成了下海经商的“弄潮儿”。董敏结识傅全香,在1983年的联谊活动中,一张字条引发了一段传奇:傅全香悄然塞给她电话号码,这是两人开始交流的契机。那天,傅派迷们围绕着傅全香,而董敏却被她深深吸引。

随着时间的流逝,董敏不仅将店铺交由店员打理,还成立了“傅派票友沙龙”,每周二上午在霍山公园义演,为社区居民提供看戏的便利。在一次爱心慈善活动中,她萌生创办艺术团队的想法,那次义演收获巨大,不仅募得捐款,而且激发了更多人的关怀与支持。当时提篮桥社区老年人口众多,但行动不便,只能望眼欲穿地欣赏越剧表演。

于是,有志青年如陈阿姨患病时,由于社群力量支持,她战胜疾病;孤寂女士范爱娟加入“傅艺之友”,通过学习越剧获得身心上的愉悦。此外,“迎世博600天”的系列活动也让更多人体验到了参与表演和观赏节目带来的乐趣。而当2008年5月、虹口区代表会议上讨论公共设施改善时,包括增加绿地旁边公厕的问题,也是由她的积极倾听和建议促成改变。

此外,“ 傅艺万里飘全香·盛世和鸣奏越曲”追思会更是展示了这份忠诚与热情。而随着北外滩航运金融发展,“ 傅艺之友”的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以大学生、白领乃至企业界人士为主,他们对于越剧更有所了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傅艺之友”吸纳了一批才华横溢、有造诣的人才,如朱晓平等,从而确保这一传统文化能够不断创新与发展。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