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祭台:名门千金女曲谱,何文秀演绎古韵》
在每一次新的台基上,戏班成员必须举行“祭台祛邪”仪式。这个仪式通常在头场、二场闹台之后进行,正式的祭台仪式则是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在1938年4月1日,大来剧场刚从湖社改建而成时,由四季春班主持的一次典礼中,就有了这样的盛况。
当新台基准备好迎接下一场戏时,便会开始这项传统习俗。首先由乐队敲响“文头场”锣鼓,这是对观众的一个预告信号,让他们知道即将开始的是一个重要的节目。而随后,乐队又用两支唢呐和锣鼓吹奏〔望妆台〕曲牌,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增添了一份神秘气息。
第三个阶段,则是通过唢呐吹奏〔浪淘沙〕、〔清江引〕、〔古美酒〕等曲牌来进行寿岁祝福,这一部分称为“三仙请寿”。读出寿词:“寿桌团团转(大面),鲜花朵朵开(小丑),寿山比福海(老生),福寿万万年(三人齐);”
第四个阶段,由老生戴白脸跳加官,他身着红色蟒袍,戴官纱帽,用朝笏和卷着的红布条表达吉祥话语,如“一品当朝”、“指日高升”、“富贵长春”,并以夸张的舞蹈动作展现给观众。此外,还有小丑扮演财神,一边舞动元宝,一边调皮地逃避前台老板的手掌,以此向观众表示欢迎与祝贺。
最后,“掘藏”成为这一系列仪式中的高潮部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幸福与财富丰厚的故事,其中员外、夫人、小媳妇以及家丁们共同参与,他们发现地下突然出现了珍宝,从而庆祝天赐之物,并对天地表示感谢。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越剧文化,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情感共鸣。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戏班之间虽然有一些基本规则,但实际操作上的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也就存在着各自特色和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