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越剧团与绍兴小百花共舞彩蝶翩跹演绎传统艺术

虹口越剧团自1979年成立于上海,最初名为虹口区越剧演出队,以飞鸣越剧团和东风越剧团的遗产为基石。该团在短短一年内便展开了多场演出,其中包括《见姑》、《赠塔》等经典选场,以及独具特色的折子戏《九斤姑娘》。这一时期的主要演员阵容包括小生陆锦娟、朱惠芳、筱一峰(特邀)、尹美娣、丁育之,以及花旦李蓉芳、张蓓丽、程心如、陆苏美、王美芳和刘丽明。此外,还有老生沈爱莲、刘艳芳和孙菊琴,以及小丑何笑笑和钱飞英。

除了这些资深演员之外,业务人员中也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如编剧盛燮导演谢洪林作曲金笳与潘祖德(伟异)及梁国祥舞美设计陈必华与吴国梁等人。在同年的6月份,该团成功上演了《狸猫换太子》、《云中落绣鞋》、《山河恋》以及《盘妻索妻》,进一步丰富了其表演内容。

随后,尹派传人尹小芳加入,并与编剧陈曼受邀合作。为了确保艺术水平,该团获得了区政府特别聘请的艺术顾问尹桂芳以及昆剧前辈郑传鉴和上海戏曲学院舞美教授徐渠作为艺术指导。此举不仅提升了整体表现质量,也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春天,《沙漠王子》的排练工作完成并在中国剧场及群众剧场公映,共计60场观众达到了84,079人次,为该团赢得了一片好评。在此之后,该团继续推出了多部优秀作品,如《张羽煮海》、《浪子成龙》,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让新晋的小将们有机会展示才华。

至1984年底,由于上海市戏曲学校越训班结业返归的青年学员萧雅、高婷、高晓莛等人的加入,这些新鲜血液迅速融入到队伍中,并凭借自身努力脱颖而出。在随后的各项比赛中,他们屡获奖项,最终成为越剧界的一道亮丽风景。这批新星自从1985年的夏季开始,就逐步成为该集体的核心力量之一。

经过不断磨砺,这些青年艺人们不仅继承并发扬他们所师承流派中的精髓,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天长地久》,以及根据琼瑶原著改编的《一枝梅》,使她们在观众眼中更加闪耀着光芒。而且,她们还分别进行了专门关于唱腔技巧的心灵探索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他们的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上。她们中的韩婷婷更是荣获第四届白玉兰戏劇表現藝術獎主角奖,对她个人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与1996年间,该集体又通过与上海电视台合作拍摄电视连续극——四集作品“蝴蝶傳說”、“金缕曲”,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对广大观众群体影响力。此时距1979年的成立已经过去15个年头,而这段时间里,虹口越劇團总共完成了超过40部大型戲目的制作,其中就有两部古老但仍然活跃于当下的经典巨作——“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分别由三代人轮番上陣,不断更新,却始终保持其独有的魅力。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几任领导者如王钧全、高麗香與都麗芬担任过團長职务,他们各自带领着这个家庭式的大型企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