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凤,原名小白玉梅,以金嗓子闻名于越剧界。自幼随父学戏,1933年首次登台客串,与高月升合演《关王会》一炮而红。随后与屠杏花、李艳芳等合作,在杭、嘉、湖地区巡演。她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息影舞台,但1951年秋再次回到舞台,为抗美援朝义演贡献自己的力量。
之后,她担任越剧团的副团长和艺委会副主任,并兼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教师。在1976年退休后,她继续在上海越剧院学馆和上海市戏曲学校教书,不断培养新一代的越剧人才。她以多才多艺著称,从青衣到老旦都能当行,并且唱功出色,嗓音清晰。她的教学成果显著,在1959年的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中获得了奖励。
解放前后的她培养了一大批知名的越剧男女演员,如史济华、张国华等人。而她的经典作品,如《盘夫索夫》、《王千金祭夫》、《李三娘叹五更》,至今仍为人们所熟知。她还参与了电视剧的拍摄,如傅全香主 演的《赖婚记》,并被灌制成唱片发行。此外,她还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并曾任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直到200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