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竹琴,浙江嵊县沃基村人,女演员。1921年3月26日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州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第三届文代会代表。她是越剧十姐妹中的重要一员,被誉为“小百搭”,有“神童小生”之称。
1931年春,她进入黄泽越新舞台,与王杏花、孙妙凤等同门师从金荣水。在科班学习期间,她不仅演绎童生角色,还尝试各种行当,如花旦、小生、小丑和老生,大面等,让她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1932年初,她随团到上海进行首次公演。随后,她以小生的身份在绍兴、诸暨和宁波等地巡回演出。14岁时,她转型扮演花旦,并与姚水娟合作多年。当姚水娟离开后,邢竹琴升任头肩旦,与竺素娥搭档于天香戏院。此外,她还与邢湘麟搭档于南洋戏院,以及尹桂芳于半年的时间内。
她的代表作之一是《盘妻索妻》,这部作品是在1939年9月20日由她和竺素娥首次上 演的。这部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并被认为是尹派名剧的一部分。她还出版了《邢竹琴专集》,并参与了多个改革新戏的制作,其中包括《黑暗天堂》、《筱丹桂记》等,这些都是时装剧目。
解放前夕,邢竹琴继续活跃在京城的舞台上,与陆锦花和张桂莲合作,在龙门和恩派亚戏院上演出了许多新的作品。在此期间,她展现了其对男装角色的精湛表演能力,比如孟丽君、苏小妹、高兰英祝英台等角色。
1950年代初期,邢竹琴加入复兴越剧团,这是一个男女艺人共同参与混合表演的团体。她也担任过嘉兴市越剧团团长及主要演员,一直致力于探索男女合唱的艺术风格,为该团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自学成才成为一位编导,对传统及现代剧目的整理创作做出了贡献,如《安邦定国志》、《碧桃庵产子》、《大堂会》、《绣鸳鸯》以及从京劇移植改编的《贩马记》,以及与顾锡东合作创作的大型现代话剧《争儿记》(合作版)的小短篇古装悲剧《燕归楼》等。
80年代末期至今,我一直积极参与各类节目的导播工作,不仅只是一个专业人才,更是一位培养新人的好园丁,是大家尊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