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文娟的一生中,她培养过无数才华横溢、有着不同人格魅力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像一颗璀璨的星,各自发光发热,照亮了越剧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艺术殿堂。但如果要问她最得意的人,那么答案一定是俞会珍。
俞会珍,从小就对戏曲充满了向往。她的名字仿佛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蕴含着一种不凡与传奇。她出身于宁波,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这种背景或许让她天生丽质,更能感受到那份浓郁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1983年,俞会珍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班,她成为了名丑屠笑飞老师的小弟子。在那个年代,对待艺人的态度严谨,对待学习的要求高超,但王文娟并没有因为这点压力而放弃,而是更加用心地去学习和探索。她的学生们都知道,无论是彩旦还是丑角,只要站在舞台上,都必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从《五女拜寿》中的陈夫人到《双玉蝉》中的徐夫人,再到《唐伯虎落第》中的鲍大娘,每一个角色都是如此鲜活,如同生活一样真实。这一切都归功于俞会珍对角色扮演的执着追求,以及她那非凡的声音和精湛技巧。在那些经典作品里,她以独特的声音,将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位观众都难忘。
除了这些经典之作外,俞会珍还塑造了一系列老年妇女形象,如《汉宫怨》的淳于衍、《双珠凤》的文母等。她能够通过微妙的情绪变化,使这些角色显得既温婉又坚韧,又有时也能爆发出强烈的情感,让人感到震撼。
在多次获得奖项后,如1982年的浙江省首届小百花会演优秀小百花奖、1987年的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以及1988年的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银屏奖”,俞会珍不仅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卓越的大师,也使她的名字被更多人所知晓。而这一切,都源自王文娟对艺术教育的一贯严谨态度,以及他对于学生成长潜力的无限信任和期待。
随着时间流逝,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舞台上,俞会珍始终保持着那份独有的风采,是一种无法复制的人气与魅力。她的事迹,就如同一部精彩纷呈的小说,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个缩影——既有其深邃复杂,又充满欢声笑语,为世间万物增添了一抹色彩。而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由王文娟亲手雕琢出的那个特别的人,那就是她最得意门生——俞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