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编导与越剧演员方亚芬简介:从商到幕后指挥家
浙江上虞百官镇人刘涛(1905-1972),在上海的40年代,他不仅经商出身,更是越剧界的重要编导。1942年7月1日,他的作品《黄金与美人》首次亮相于老闸戏院,由尹桂芳和傅全香主演,这一合作在1944年9月18日再次登上美华戏院舞台。自那之后直至1948年的冬天,刘涛在上海多个著名戏院如老闸、龙门、山西等,以及多个越剧团体如全香、丹桂、玉兰、少壮等,为观众带来超过40部精彩剧目。
其中,不乏他为尹桂芳和傅全香定制的经典之作,如《雨打梨花》、《贤妻良友》、《巧洞房》、《花朝春》、《荒》,以及为王杏花和屠杏花设计的情感纠葛故事——《十三点》、《狐狸缘》,甚至还有一些由傅全香与徐玉兰共同饰演的角色,如《鸾凤分影》、《拆开并头莲》及浪漫夜景中的《蕉窗夜雨》,筱丹桂和徐玉兰则以秦淮河畔下的情愫展现于观众前——《秦淮月》,而小白玉梅和王桂英所饰演的情感共鸣也让人动容——《花月良缘》的故事情节。
此外,还有姚素贞和毛佩卿联袂表演的悲欢交织——《花闺同辰》,焦月娥与张茵携手献唱的小品——《泣残红》的艺术魅力,也都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一部分。在这些作品中,刘涛不仅展现了他的编导才华,更深刻地展示了他对越剧艺术发展贡献的大无畏精神。
然而,在1948年7月3日,即国泰戏院上演完毕其自编自导自演之作——由田野执笔指导,金月楼及玉牡丹主演的历史性大戏“情海潮”之后,刘涛选择离开繁忙都市上海,以宁波为新家园。他成为宁波市内两大知名越剧团体之一—宁波天然舞台佩卿姐妹剧团以及宁波市越剧团中的主要编导,一直持续到退休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继续传承并创新了自己曾经在上海期间积累起来的心得经验,为新一代越剧艺人的成长提供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