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资本自担制作自己做主导的越剧海报设计营销

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越剧明星自筹制作,逆袭演出

在一个充满抱怨的声音的戏曲界里,大多数演员只是在等待着剧团的安排。但是,在这个黄金时期的大艺术家们,却要等上好多年才能轮到他们排一出新戏。然而,上海越剧院的青年花旦金静和小生徐标新,却没有选择等待,他们决定自筹资金、自任制作人、自己营销,推出了《金静、徐标新折子戏专场》,并成功地在两晚前于逸夫舞台进行了表演。

当赵志刚率领的一支剧团前往美国进行国际交流表演时,这对年轻的越剧天才趁机抓住了机会。他们利用这段空档时间策划并排练了一整套精心设计的折子戏专场。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戚派传统唱腔,而且融合了袁(雪芬)派独特的表演风格,使得观众能够欣赏到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其中,《白蛇传·哭塔》、《庵堂认母》、《苏三起解》这些经典名段,再次为观众带来了戚派独有的韵味。而《祝福·天问》,作为1956年的经典作品,由戚雅仙曾经精湛地诠释过,但由于缺乏录像资料,其魅力一直未被广泛发掘。在这次专场中,金静以其深厚的人物感和精湛的手法,将“祥林嫂”的形象再现,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份难忘的情怀。

同时,徐标新的《李慧娘·救裴》更是通过长水袖和甩发等高难度技巧展现了文武双全的一面,他用自己的方式将古代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得生动活泼,让每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角色内心世界深刻理解和掌握。

整个专场由年轻有力的导演王青担纲执导,他把握着节奏与情绪,为这部作品注入了现代化元素,同时又保持着传统越剧美学。尽管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候,但是金静与徐标新凭借他们坚持不懈的心态,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精神,最终完成了一次令人瞩目的个人品牌建设项目——这一点也让我们看到了明日之星们如何凭借自身努力,不断开拓市场,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摘自 《文汇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