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1944年9月,雪声剧团悄然诞生于上海九星大戏院的舞台上。它由袁雪芬带领的一群改革派艺术家共同创立,这些人都是她越剧革新过程中的忠实伙伴。该剧团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4年9月至1947年1月,在九星和明星大戏院举行演出。在这个时期,袁雪芬与范瑞娟并肩作战,徐天红、吴小楼、张桂凤等老生们,以及陆锦花、丁赛君的小生们,他们都曾在这里激情洋溢地表演。而旦角中,则有应菊芬、戚雅仙和张云霞等精英人物。
此外,该团还拥有编导南薇、韩义、吕仲以及成容等高才华的人才,并且设有舞美设计幸熙和音乐设计刘如曾。此外,还有技导郑传鉴、高超的舞台监督萧章,以及宣传工作的陈文珍(陈疏莲),还有琴师周宝财他们共同打造了这段辉煌时光。
雪声剧团以其先进思想而闻名,它坚信戏曲不仅是社会现象的反映,更是社会生活镜子。这一理念指导着他们不断推出新作品,同时也对经典剧目进行创新整理。在20个月里,他们成功演出了27部剧目,其中影响力巨大的包括《新梁祝哀史》、《绝代艳后》、《忠魂鹃血》、《梅花魂》、《梁红玉》、《洛神》和《凄凉辽宫月》,尤其是《祥林嫂》的首次搬上戏曲舞台,其深刻主题赢得了进步文艺界及新闻界高度评价。
当周恩来先生于同年9月访问上海时,他还专程观看了该团表演的《凄凉辽宫月》,并对地下组织如何领导越剧及其他地方戏作出了重要指示。这一切都显示出雪声剧团敢于创新,注重艺术品质,并倾向于进步的事业精神。他们积极参与“反对艺员登记”、“追悼闻一多”、“李公朴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展现了一股强烈的情感与责任感。
然而,由于袁雪芬因病暂离,她所建立之事业随之中断,而主要成员则转而组成了“东山越艺社”,继续前行。但愿她们未来的道路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