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瑾越剧团由一位名叫高瑾的艺术家于60年代初期在香港创立。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瑾女士不仅将她对越剧深厚热情带到了舞台上,还引领了新的表演风格和唱腔技巧,这些创新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作品如《梁祝》、《王魁负桂英》等,都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戏曲佳作。
尽管面临着重振剧团的艰难挑战,但高瑾女士并未放弃,她不断地寻求新鲜血液,将上海越剧院的一些优秀演员和导演吸纳进来,并在1992年11月,在台北县立文化中心成功上演了一场《红楼梦》的精彩表演。这场表演以其崭新的行头和编排,以及更加生动活泼的情感表现,被誉为“全新行头包装,编导,气派更胜当年”。
为了让越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高瑾女士不仅致力于自身事业,也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成立中国越剧学会、开办越剧班以及免费教授艺技。她还努力筹集资金,为保持经常性的公益性质的展览提供支持。
再兴青年越剧团则是在1965年9月25日,由一群有志之士共同倡议而成立。这支小型但充满活力的团队致力于推广及保护这门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他们多次合作中,他们邀请了许多知名的人物参与,使得每一次表演都成为一种文化交流与艺术盛宴。
随着两岸关系逐渐开放,再兴青年越劇團也获得了更多机会进行跨海交流。他们曾多次邀请上海地区的著名藝人到台湾合作,並且周弥彌本人也曾前往访问并拜师傅全香。这一切都促进了两岸之间对于此类传统艺术形式的大规模交流与理解。
再興青年劇團於1986年赴美進行訪問與巡迴 演出,其主角周弥彌因其卓绝の藝術成就獲得林肯藝術中心頒發「亞洲最杰出藝術人獎」。隨後他們還多次返回美國進行巡迴,這些活動不僅為兩岸文化增添了一抹色彩,也使得世界各地對於這門傳統戲曲產生更多好奇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