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金龙(1901—1949),小名阿肖,浙江嵊县普义覆泉山村人。家境清贫,他自幼便给当地的家庭做儿子,由继父养大。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鲍金龙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早年拜入男班名伶王雪标为师,并在金锡芳老师的指导下精进技艺。作为一位有远见和敏感的人,鲍金龙能够迅速掌握旦角与老生两种角色,以及刀枪棍棒、翻滚跌打等武功技巧,这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无疑是非常罕见且卓越的。
1933年,受同乡王天喜之邀,他进入了四季春科班担任掌教。在教学方面,鲍金龙采取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他将戏曲分为行当,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所教授之戏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此外,他还采用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得他的学生们能迅速进步并取得显著效果。
尽管他对学员要求极高,有时甚至使用鞭子来纠正错误,但他的严厉都是出于关心和对艺术成就的一份渴望。他认为,一旦学员出现失误,全班都应该一起接受惩罚,以此来强化纪律和责任感。虽然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到紧张,但他们也深知这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好。因此,他们既害怕又尊敬他。
在演出后期,即使已经结束了正式培训阶段,他仍然与剧团保持着密切联系,并继续关注着那些曾经在他麾下学习过的小伙伴们,他们如今已成为一批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如袁雪芬、傅全香、钱妙花、郑梅凤、钱彩云、高琴仙及金芝凤等人。这一切都证明了鲍金龙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培育人才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