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兴越剧十大流派代表人物中的演员之首

黄善兴,男演员,以浙江嵊县人为世。1931年4月,他在这个世界上睁开了双眼。在他的成长中,没有机会完成中学教育,但他选择了务农的道路。然而,这段经历并没有阻止他追求艺术的梦想。他后来成为了一名扫盲办公室的干部,在那里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

1953年的春天,为黄善兴带来了一个转机点。那一年,他考入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它标志着建国后的上海市越剧男女合演实验的一个新篇章。而黄善兴正是其中的一员。他主演了多部现代小戏,如《荣军锄奸记》、《乡下叔叔》、《两兄弟》,这些作品都深受观众喜爱。

与王文娟合作主演的《技术员来了》更是让黄善兴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在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该作品获得了演出奖,这无疑是对其才华的一次认可。随后,他调往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馆,并创作了一出名为《狱歌》的越剧小戏。这部作品取材于小说《青春之歌》,参加了当年上海市红五月群众文艺会演,并获得优秀创作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出奖。此外,剧本还被出版社出版发行,使得黄善兴的事迹传遍四方。

1962年,当政府号召返乡务农时,黄善兴没有犹豫地回到了家乡崇仁区。他继续参与农村业余文艺活动,在农村业余剧团中担任表演者和导师,并排练了一系列现代戏,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岛女民兵》等。1979年,他受崇仁区政府委派,成立并领导一支越剧培训班,为江、浙、闽、赣、皖地区的专业越剧团输送出了26位青年人才。

1990至1993年间,黄善兴调到了嵊州文化局举办的县级越剧自费培训班担任班主任兼教师。在这里,他不仅教授技巧,更是在实践中推动着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在他的努力下,该地区不仅培养出了更多精英,也促进了越劇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向前发展。

在此期间,还曾任崇仁区越剧团团长和县青年 越 剧 团 团 长,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同时率队巡回展览到杭州市、大庆市等地,让人们更加了解并欣赏这门美妙艺术。而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自编自导的小说改编成戏曲作品——《扫地状元》,该作品在全县社交舞台上亮相,不断赢得各项大奖,使得整个社会对他的评价达到了新的高度,被评为先进集体和个人多次,是他事业生涯中的又一高峰。

1995年之后,尽管已进入晚期,但 黄善興依然被邀请去指导椒江、新桥两地的地方性武术学校及其他地方性的武术俱乐部,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经验教给未来的世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指导下的椒江地方性武术学校学生们以他们改编版籍贯故事改编成京式话本影片《狸猫换太子》(原型为同名京劇)参加第2届台州市民间戲曲藝術導師獎項並獲獎,這也充分证明黃先生對後進影響巨大,並且使這個傳統藝術得到更廣泛認識與應用。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