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金龙(1901-1949),小名阿肖,浙江嵊县普义覆泉山村人。家境清贫,他自幼给人做儿子,由继父养大。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中,他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早年他拜男班名伶王雪标为师,金锡芳为过堂师傅。他跟随师傅学习,在不断地演出和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旦角和老生的基本功,同时也学会了刀枪棍棒、翻滚跌打等武功技巧。
1933年受同乡王天喜之邀,鲍金龙进四季春科班掌教。在他的教学方法中,他采用按行当实用教学,并结合所教之戏进行急用先教,对艺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指导。他还采用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徒儿们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尽管他作为一位严格的老师,有时会用鞭子来训斥那些犯错的小弟,但这都是为了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业和艺术追求。
鲍金龙对待学生极为关心,总是希望他们能够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为此,他甚至会罚打“满堂红”,即如果一位学生犯错,全班都要受到惩罚。这虽然看似严厉,但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让学生刻苦练习、提升自己才艺的手段。他的这种严厨与爱心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敬仰,他们不仅尊敬他的能力,也感激他对自己的关怀与培养。
在鲍金龙的大力培育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诞生了,如袁雪芬、傅全香、钱妙花、郑梅凤、钱彩云、孙琴仙和金芝凤等,他们都曾是鲍金龙亲手栽培出的苗条,而今成为越剧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份影响深远,不仅体现在这些艺人的个人成就,也反映在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上的繁荣昌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