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艺术的温暖怀抱里,越剧十姐妹携手共赴义演,一场轶闻文苑的盛宴。在1947年的那个春天,袁雪芬因病暂时离开了舞台,但她的心中却燃烧着对越剧未来的忧虑。她观摩了上海各个越剧团的演出,深感演员们过度疲劳,没有休息和进修的机会,她的心情变得沉重。于是,她与韩义、南薇、成容等人商讨了一项大计:通过越剧界联合义演来建设一座属于自己的剧场,让志同道合的姐妹轮流上场,以此推动越剧改革,同时建立一所培养新人的学校。
袁雪芬的提议得到了许多名家的支持,他们决定在四马路的大西洋菜社召开会议商讨具体事宜。为了确保这一计划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他们特地请来了平衡律师起草了一份合同。这份合同明确了共同发扬新越剧以及谋求同仁福利的一致目标,并且每位发起人都承诺共同负责所有与劇院管理相关的事务,以期推广和发展越剧。
这十位发起人后来被誉为“十姐妹”。他们选择了一部名为《山河恋》的戏作为联合义演的主题角色分配采用抓阄和导演指定两种方法进行。面对炎热夏天,每个人都自费制作服装并自己负担车费投入排练。
8月19日,十姐妹在黄金大戏院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联合公演。当晚,一报纸又一报纸刊登了由她们署名的醒目启事,这场公 演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最终每天进行两场表演,场场客满。田汉甚至撰文赞扬这一行动称之为“团结就是力量”。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六,即杜月笙60岁生日当天,社会局竟然勒令停办。这让袁雪芬等人感到沮丧,但他们没有放弃。在吴开先不见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前往社会局,最终成功说服他撤消停办令,《山河恋》得以继续上映。这段故事展示了她们无畏前行、坚持理想,为越剧文化贡献力量的情景,是中国传统戏曲史上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