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1947年1月,越剧界的十姐妹——徐天红、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鹃和吴小楼,以及张桂凤、筱丹桂、徐玉兰和尹桂芳——展开了一场关于艺术前途与教育未来的深刻讨论。随着袁雪芬因肺病再次暂时退出舞台,她们更加关注到越剧演员日夜奔波无休息,缺乏进修机会,更难以恢复健康。她们意识到,要真正推动越剧改革,并培养新一代演员,就必须采取行动。
这群志同道合的姐妹团结一心,他们商讨并提出了通过联合义演来建立自己的实验剧场计划。这座剧场将允许他们轮流上台表演,以此推动越剧艺术的发展。此外,还要创办一所专门为培养新人而设立的越剧学校。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得到了许多名家支持,最终在七月二十九日,在上海四马路的大西洋菜社举行了会议,讨论具体实施细节。
为了确保这一联合义演能够顺利进行,他们请来了平衡律师起草了一份合同。这份合同详细阐述了共同目标:发扬新型越剧文化,同时谋求同仁福利。所有参与者都签署了合同,这10位签约者后来被誉为“十姐妹”。他们合作上的第一个项目是《山河恋》,通过抓阄和导演指定两种方法分配角色,从而顺利开始排练。
面对炎热夏季,每位女艺人都自费制作服装,并自备车费投入排练中。在八月十八日,《山河恋》启事在上海各大报纸上发布,宣布即将在黄金大戏院举办联合公演。这次公演每天有两场,吸引了大量观众,不仅客满,而且还获得了广泛媒体报道和评论,其中田汉撰写文章《团结就是力量》,赞扬这一联合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当局出于手续不完备之故勒令停演,这让她们感到震惊。在第二天杜月笙60岁寿辰庆祝活动期间,她们前往社会局争辩,但遭遇挫折。最终,在紧张不安的情况下,她们成功说服社会局撤销停演令,《山河恋》得以继续如期上映。这段经历不仅展示了她们坚韧不拔的人格,也昭示着艺术追求背后的艰辛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