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希望与忧虑的1947年1月,越剧界的袁雪芬因病再次暂时离开了舞台。期间,她观摩了上海多个越剧团的演出,深感同行们日夜不停、缺乏进修机会和休息时间,这对他们健康乃至艺术成长都是巨大的挑战。她与韩义、南薇、成容及汤蒂茵等人商讨后,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通过越剧界联合义演,共同筹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剧场,让姐妹们轮流上场,以此推动越剧改革,同时建立一所专门培养新一代演员的学校。
这个激昂而富有远见的愿景得到了越剧界各位知名演员的大力支持。7月29日,在四马路大西洋菜社,一批顶尖艺人们聚集商讨具体方案。在郑重其事的情况下,他们聘请了律师平衡起草了一份合同,这份合同阐述了共同推广新型越剧以及关怀同仁福利的宗旨,并且明确每位发起人都将承担新型剧院及相关事务上的责任,以期促进越劇蓬勃发展。
这十位坚定决心的人被誉为“十姐妹”,她们最终决定以《山河恋》作为联合公演的开篇作品。这部戏分配角色采用抓阄和导演指定两种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投入到排练中,无论是酷暑还是炎热夏天,都没有让步。8月18日,当她们宣布即将在黄金大戏院举办《山河恋》的公演时,全城响起了一片赞扬声。
然而,在接近公 演日期时,一纸勒令突然降临——社会局要求立即停止所有活动,因为手续不完备。而就在那时候,袁雪芬等人前往社会局,与局长吴开先面对面交涉,最终成功说服他撤销停 演令,《山河恋》得以顺利上映。这段经历不仅展示了十姐妹坚韧不拔的一面,也凸显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化艺术领域改革和发展趋势的一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