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希望与忧虑的1947年,越剧界十姐妹联合义演的故事如同一场动人的戏剧。正当袁雪芬因病暂时退出舞台,她却被越剧界的现状深深打动。她担心着演员们过度劳累、缺乏进修机会,以及生病难以休息,这不仅影响了她们自己,也阻碍了新一代艺术家的成长。在与韩义、南薇、成容等人的商讨下,袁雪芬提出建立自己的剧场,让志同道合的姐妹轮流上演,以推进越剧改革,并设立越剧学校培养新人。这一提议得到了越剧界各位名演者的支持,他们决定在四马路大西洋菜社举行会议,商讨具体事宜。
为了确保这一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他们特意请来平衡律师起草了一份合同。合同中写明:“为共同发扬新越剧及谋同仁福利起见,我们经过数次讨论,人人志趣相同,为此共同发起,集合同人力量,组织公司,谋建新型剧场一所。此后为劇院及劇务上一切進行事宜,都須共同負責,每人都要尽力,以期越劇前途發揚光大……”
这10位签署合约的人士后来被称作“十姐妹”。他们选择了《山河恋》作为联合义演的主角,该角色分配采用抓阄和导演指定两种方法进行。尽管是在炎热夏天,每个人都自费制作服装并支付车费,但他们仍然投入到排练中,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8月19日,“十姐妹”联合公布了一则醒目启事,在黄金大戏院连续两天表演历史宫闱巨献《山河恋》,每天上午和晚上各一次,每一次都座无虚席。上海报纸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有学者田汉甚至撰文表示赞赏,他认为这样的团结就是力量。
然而,就在公益活动即将达到高潮之际,一纸官方公文突然要求停止所有表演,因为手续不完备。面对这种情况,“十姐妹”坚持己见,不断前往社会局争取,最终成功说服局长吴开先撤销停演令,《山河恋》得以照常继续表 演。这段经历不仅展示了这些女艺人的坚韧与智慧,也标志着越剧界向前发展的一步棋。